教程辅助!“掌心麻将圈有挂吗”(详细开挂教程)-知乎
8
2025-05-28
“针脚短才能拐弯,针脚一长就不自然了……”5月27日午后,在慧绣文化空间的绣架前,江南闺绣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范冬梅正轻捻绣针,为两个女儿黄箬溪、黄箬谷细细讲解着针法。银针轻引,彩线纷飞,母女三人的身影在光影中交错,仿佛绣出了一幅江南的温婉与细腻。
这幅被江南闺绣画非遗项目负责人黄毅形容为“小院深闺日渐长,引针绣绘群芳样”的日常画面,不仅定格了一个非遗之家的传承图景,更折射出江南闺绣画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因爱结缘,在嘉深耕
范冬梅与江南闺绣画的结缘始于一场邂逅。“用王菲的一首歌曲来回答,那就是《因为爱情》。”范冬梅说,她读大学的时候,遇到了正在苏州攻读古典文学研究生的黄毅。两人相识相爱,一路走进婚姻殿堂。当黄毅发现她自幼跟妈妈习得的刺绣功底时,一句“何不系统研习这门技艺”的提议,让范冬梅踏上了刺绣之路。
最初,范冬梅学习苏绣,凭借基础,她上手很快,绣一些油画静物、水乡风光不在话下。这时,黄毅向她提及一种更为古老、清雅的闺绣画艺术,鼓励她用针线去表达传统文人的书画。“这不仅要求针法娴熟,还对刺绣者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对我而言,无疑是非常大的挑战。”范冬梅说,机缘巧合,她有幸拜师江南钱氏的刺绣名家,开始专攻闺绣画艺术。
后来,黄毅进入上海高校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范冬梅跟随丈夫来到嘉定,开设慧绣艺术工作室。黄毅进行江南闺绣画的理论研究,范冬梅潜心于艺术的创作。十多年来,夫妻俩共同致力于这一传统美术的传承和推广。2023年,江南闺绣画入选第十二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次年范冬梅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心中的热爱与家人的支持,让我从未动摇,坚持至今。”她感慨道。
家风浸润,代际相传
《清代钱大昕竹石芝仙图》《清代王翚竹溪仙馆扇面》《黄幻吾紫藤文禽图》《稚爱中国梦》……在慧绣文化空间里,陈列着一幅幅精美的江南闺绣画作品,其中不乏两个女儿的作品。这对姐妹花自两岁多起,便在母亲的指导下辨识绣线,现在已能独立完成小作品。
说起第一次接触刺绣的情景,7岁的黄箬谷记忆犹新:“我看着妈妈和姐姐在刺绣,我也想学,就让妈妈教我绣一只天天抱着睡觉的小海马。虽然海马挺难的,当时没绣完,但我却逐渐学会了简单的针法,比以前更有耐心了。”
绣错了要拆掉重来,分析绣稿需琢磨一幅画的前后层次、远近关系,当姐妹俩完成作品时特别自豪。9岁的黄箬溪回忆,两岁多时用的是小圆绷,妈妈会先教她用滚针绣一些小花、小动物的轮廓;长大些便学着用斜缠针绣书法字、用打籽针绣一粒粒的桂花、用套针绣有渐变色的花朵和叶子。再后来,她们开始尝试用更多的针法绣一些书画名家的小品。
姐妹俩共同创作的《稚爱中国梦》耗时28天,以长城为背景,绣出对家国情怀的童真表达。作品曾在“2022‘虹口杯’非遗手工创作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我最喜欢的是扬州八怪的山水图,妹妹用平针绣了一幅黄宾虹的桃花图,我想尝试学习乱针绣,在妈妈的指导下顺利绣出了这幅作品,感觉很有意境。”黄箬溪说,最近她们正挑战著名书画家溥心畬的《寒梅珍禽图》,平针与乱针技法也已驾轻就熟。
《稚爱中国梦》
丝线系家风,稚手绣华章。在这个文化家庭里,刺绣早已超越技艺传承的范畴,升华为独特的家风。餐厅、客厅、书房、卧室处处都有闺绣画作品,这既是艺术品,更是流动的教科书。
“身教胜于言传。”范冬梅将刺绣融入家庭教育。平时,她在家刺绣时,姐妹俩在学业之余也会跟着一起绣,并且给亲友们绣制带有吉祥图案的生活小件作为小礼物。周末与寒暑假的家庭刺绣时间,她会给孩子们讲解自己绣的山水、花鸟和人物,运用了哪些针法,用几丝线去绣绘,为什么要这样去绣,让非遗技艺化作润物无声的家风。
这种“耳濡目染+专业指导”的传承模式,让非遗技艺融入了家庭生活。“看到姐妹俩坐在绣绷前,我就像看见儿时的自己,常常会有欣慰、有感动,也会有期待。有时我会偷偷拍下姐妹俩认真刺绣时的模样,期待着她们的作品。”范冬梅坦言,现在愿意以刺绣为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江南闺绣画对艺术性的要求极高,更需要有人将这门闺中绝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虽然她并不强求女儿以刺绣为职业,但从穿针引线、到劈丝分线,再到千针万线的刺绣过程能磨炼心性,更能让孩子们懂得何为坚持。
非遗传承,共绣新篇
江南闺绣画是融合诗、文、书、画、印的一种艺术刺绣。在古代,它不仅是属于女孩子们的闺中绝艺,更是文人夫妇通力合作、艺文寄兴的一种书斋雅趣。
如今,范冬梅与黄毅正是这样的组合。黄毅负责闺绣画的理论研究与国学教育,为女儿讲解诗词书画,设计刺绣纹样底稿;范冬梅则专注技艺传授,教姐妹俩学习针法。
在黄毅看来,江南闺绣画的传承是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相互的理解、支持和关爱,让他们构建起和谐的家庭,也是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稳定基础。“我们引导两个女儿学习闺绣画,一方面是培养她们兴趣,掌握传统针法,具备非遗传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希望她们能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能接受美的熏陶,养成端庄娴静的性格、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及知书达礼的气质。”黄毅说,江南闺绣画不仅成为他们最核心的家庭文化,也形成了其乐融融、共同进步的家庭氛围。
而对范冬梅而言,每一针落处,皆是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她带着江南闺绣画技艺走进了学校、社区和商圈,也走出了国门,通过展示江南闺绣画艺术精品、文创设计、女红教学和文化讲座等方式,将受众延伸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籍的人群。最近,《江南闺绣画》入选上海社区教育“名师名课程”项目建设,成为本年度上海市8个入选课程之一。范冬梅正精心筹备系列微课录制,后期将在上海终身教育资源配送平台上线。
从闺阁到课堂,从家庭到社会,当非遗传承与家风建设同频共振,这根丝线让传统技艺获得穿越时空的生命力,绣出一幅传统与当代交织的文化图景。
编辑:李蓝玉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