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致电北京多家豪华车4s店后了解到,目前大部分进口车型仍不缺货,但有个别车型出现了紧缺的现象。此前,由于疫情影响下市场需求疲软,经销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在上个月对进口车给出了一定的优惠。记者今日了解到,目前进口车型基本上优惠较少或没有优惠。
疫情爆发供给端收缩 据了解,碳酸锂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需求端的全球新能源车旺季需求提升,年末有望抢装冲量;二是供给端的冬季盐湖提锂受阻,海外上游矿山部分关停等致使供给收缩。供给端方面,尽管我国的锂矿资源丰富,但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等高海拔、高寒地区。
冯擎峰:吉利推出“全方位健康车”不是“今天想明天就能实现的”,吉利在汽车健康方面做了长期积累,所以在面对疫情能够快速反应。 当疫情发生后,市场有了“车内空气质量”的新需求,吉利通过技术优势、资源整合,用20天时间落地了车规级CN95滤芯,并为老车主进行换新,这仅仅是“全方位健康车”的一部分。
如今,随着国家最高领导人明确指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汽车限购有望开始加速松绑。在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限购松绑对汽车市场来说无疑会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A〗、消费者“收紧银根”短期难敞开消费 首先,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消费端。没错,在疫情结束以后,汽车市场势必会迎来一波购车热潮。但需要清楚的是,这波“热潮”形成的主体主要是2部分人——即原本就已经计划买车人与疫情导致排斥公共交通的人。
〖B〗、说“不”的理由有两种:一种反问“报复性消费,拿啥报复”;另一种则表示“好不容易在家省点钱” 。 “因为疫情,一些工厂停工、公司停业,很多人收入锐减,但房贷、车贷、信用卡、花呗、白条等都不能不还”,一位网友说,而且这些都是疫情之前的债,疫情期间的开销还没算。
〖C〗、但是对于中低收入消费者来说,经历了一两个月的市场停滞和自我清醒,不仅感受到了有车的重要性,也看到自身财力不足的窘迫,所以事实上对于很多中低收入者来说,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更多体现在了火锅烧烤等低支出消费方面,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消费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A〗、业内人士表示,汽车“消费荒”下,要关注疫情催生的消费新变化,危中寻机,用好“数字化”、“健康型”、“促首购”这“三板斧”。
〖B〗、据益普索Ipsos调研发现,疫情发生后,私家车需求增长明显,66%的消费者期望使用私家车出行,并考虑在6个月内购买。娱乐场所的关闭以及线下活动的取消,催生了线上浏览量的增加;与此同时,消费者在线上获取汽车相关信息的频次显著提升。
〖C〗、不过一旦“新冠”疫情解除,这一阶段的刚性购车需求也会很快释放;消费者也知道,车企会加大促销力度,是购车的好时机。这个阶段可以说车企和消费者会有一轮博弈,紧俏车型会更加畅销,也有可能会透支一部分此后的需求,但是 “报复性”的增长不太会出现。总体来看,2020年车市整体情况受到疫情的拖累,是大概率事件。
〖D〗、“互联网+”进一步拓展了汽车属性。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会催生新的商业变革。2003年“非典”,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医疗”、“互联玩+教育”、“互联网+娱乐”趋势下带给汽车更加明确的启迪,那就是进一步拓展汽车属性与功能。
〖A〗、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若干项疫情防控期间给予汽车经销商阶段性政策支持的建议,具体包括:呼吁加强对金融机构向受困企业提供政策保障的监管,对汽车流通企业提供债务延展审批便利、增加授信额度、加速放款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特殊情况逾期罚息减免及征信保护等相关政策支持。
日前,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对外公布今年2月份前半个月全国乘用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2月份前半个月国内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仅为2249辆,与去年同期的29090辆相比,大跌92%。
无疑,3月31日出台的中央级政策迅速“秒杀”此前各地方的刺激政策,这一针对新能源和二手车“两手抓”的重磅利好政策,无疑将有力刺激下半年乘用车消费。 实际上,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已经与政策密不可分。
去年五月底,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